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史博览 >党史事件 > 正文

党史事件

彭雪枫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郸城的故事(之十七)

彭雪枫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郸城的故事(之十七)

发布时间:2017-11-22 党史研究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1-22

彭雪枫随后分析、判断了当前豫东的形势,又介绍了魏凤楼等原西北军将领的一些情况及开展统战工作后所注意的事项,随后说:“爱萍,任务重大啊!我们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一手抓武装斗争,一手抓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争取魏凤楼等爱国人士联合抗日,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争取打开中原抗战的新局面。”

就这样在11月上旬,张爱萍被派到魏凤楼部搞统战工作,任魏部的参谋长兼干训班主任。20日,中共豫皖边工作委员会成立,张爱萍出任书记,在彭雪枫的指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

1938年是一闰年(闰七月),12月的冬天,北风怒吼,雪花飘飘,已是滴水成冰的寒冬。游击支队到白马驿后,下雪是经常的事,大雪覆盖着的大地,地也冻得裂出一个个大口子。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回征睢杞太时,边行军边打仗,官兵们的生活极为困难,部队向“大户”借粮开始还比较顺利,后来就不好办了。在冰天雪地里,每个战士每天连3分钱的菜金都发不下来,战士们每顿只有两个高粱面的小窝窝头,吃不到菜和盐;有的战士身穿旧棉军装,明铺夜盖,已破烂不堪,身上、面部有的都已冻伤了;有些人没鞋穿,赤脚行军打仗,双脚被冰碴刺破,走路十分艰难,一些同志挂了花负了伤,医药奇缺,只得用盐水擦洗伤口。在数不清的困难面前同志们仍勒紧腰带,忍饥受饿,出生入死,勇敢作战。

白马驿整训开始后,副司令员吴芝圃对彭雪枫说:“司令员,这样下去不行。就是强行给地方老财派粮派款,也要给战士们解决过冬的吃穿问题。”

彭雪枫耐心地开导说:“现在国共合作抗日,强行筹粮不利于抗日统一战线……”

吴芝圃问道:“那怎么办?”

“目前,豫皖苏边区的斗争形势比较紧张,地方实力派开始分化动摇,有的公开投降日寇,当了伪军;有的投降国民党,成了制造摩擦的顽固派。我们要抓住时机,争取中间势力,与他们建立合作抗日的友好关系,才是我军的当务之急。”彭雪枫考虑再三,决定再去拜访魏凤楼将军,请他帮助解决当前的困难。

第二天吃过早饭,彭雪枫冒着寒冷的北风,和警卫员一同来到鹿邑县城魏凤楼驻地。二人见面后,叙谈了片刻。彭雪枫首先建议在宋克宾、魏凤楼两支部队成立军政委员会,由宋克宾任主席,魏凤楼副主席,并成立联合委员会,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建立健全各级政治部及参谋处,提高政治水平和军事技术。魏凤楼听了很高兴并要求彭雪枫再派一些人传授打游击战的经验。彭雪枫爽快答应了魏凤楼的要求,并说:“魏司令一片诚心邀请,盛情难却,好,我再选派一些素质比较高的军事干部到你这里工作。”

临别时,彭雪枫再一次向魏提出“游击支队过冬衣食较为困难,望魏司令设法帮助解决一些”。

魏凤楼爽快的答应道:“好,俺一定帮助贵军解决短缺衣粮问题。”

彭雪枫感激地说:“魏司令解衣衣我,节食食我,让我如何致谢呀!”

“这都是为了抗日保国,不必客气!”

这次彭雪枫之行,魏凤楼慷慨解囊,“解衣节食”支援游击支队3000块大洋,3000套棉军装,同时也成就了一对红色姻缘。

原来,在一个下着鹅毛大雪,寒气逼人的黄昏,魏凤楼派车将棉衣送到白马驿游击支队司令部。随队押送棉衣的几名战士中,有一个比较年轻的女同志,站在寒风凛冽的院子里,脸冻的通红。张震参谋长看见了,赶紧把她叫到屋里暖和暖和。女战士军装领口露出的红补衣,与盆中炭火相映,更增添了少女的羞涩。参谋长同她聊了几句,得知女同志叫马龄松,河南宜阳人,才16岁,共产党员,被游击支队派往魏凤楼部做统战工作,公开身份是鹿邑青训班的音乐教员。初次见面,彼此留下了好印象,后来成为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演绎出“冰天雪地送棉衣,巧遇姻缘一线牵”的佳话。(未完待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