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史博览 >党史事件 > 正文

党史事件

彭雪枫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郸城的故事(之十六)

彭雪枫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郸城的故事(之十六)

发布时间:2017-10-26 党史研究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26

《拂晓报》从创办开始,受条件的限制,三版单面印刷,不论工作人员如何努力,前18期的报纸都油渍斑斑,模糊不清,看报比编报更难。“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深人不寐,铁笔刻画到天明。”是编辑人员的真实写照。而《拂晓报》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敌后军民威武雄壮的动人故事,歌唱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翻身解放,表彰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美德,批评思想怠堕、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痛击反共反人民的罪恶行径。

彭雪枫在《拂晓报》一周年、百期庆祝纪念文章(《斗争一年》和《拂晓报的产生和壮大及其今后的方针》)中指出:《拂晓报》“它已经像一颗明星,高高的挂在天空,做了千百万群众的指路灯”,并号召《拂晓报》和支队指战员,“共同拿着笔杆与枪杆,去为正义真理而‘鞠躬尽瘁’!而真理正义永远在我们的怀抱中,胜利必定永远随着我们——我们的全体将士以及我们的《拂晓报》!”

正是黑夜孕育了拂晓,而拂晓终将战胜黑暗!胜黑暗!

战斗间隙搞统战

游击支队窦楼首战胜利后,于10月30日进驻鹿邑东南刘大庄一带。休整期间,彭雪枫除要求各部在各中队(连)迅速建立党小组、党支部,发展整顿党的组织,补充和筹集粮饷外,还进行部分整训和统战工作。11月2日,彭雪枫把支队进抵鹿邑及与豫东、皖北友军将军宋克宾、魏凤楼、吴青旺(原西北军师长)、宋铁林(原西北军师长)等的统战工作形势和游击支队今后工作计划,向周恩来、叶剑英和毛泽东、王稼祥作了报告,“如我有大批坚强军政干部及强大武装力量、党的基础,并进一步发展统战工作,即在豫皖苏鲁边游击区可进一步形成抗日根据地。”党中央根据报告情况,周恩来及时派张爱萍由豫南经周口到鹿邑游击支队驻地接受任务。彭雪枫与老战友张爱萍相见,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战斗岁月,免不了一番感慨,意味深长地对张爱萍说:“游击支队按中央指示挥戈东征,渡过黄泛区,进入豫皖苏边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游击根据地任务艰巨。目前,徐州、开封相继沦陷,国民党弃守武汉,丢失中原,情况非常危重。豫东皖北,国民党的军队早已溃逃,地方政权土崩瓦解,日寇、汉奸烧杀淫掠,使广大人民陷于极其深重的灾难之中。加上土匪蜂起,‘司令’遍地,地主武装到处皆是,各种势力犬牙交错,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抗日武装力量还比较薄弱。在这种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险恶环境中,我军要想站稳脚跟,坚持长期抗战,一方面要靠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击敌寇的侵略气焰;另一方面要靠‘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爱萍频频点头,应和着说:“党派我来之前己同我谈过,我知道任务的重要和艰巨。老彭,你就交待任务吧!完全听你指挥,坚决按你的思路进行工作。”(未完待续)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