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事件
永恒的丰碑——红九军官兵浴血奋战宛东地区纪实
永恒的丰碑——红九军官兵浴血奋战宛东地区纪实
发布时间:2025-01-07
编者按: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人民军队。1930年,源起南阳赊旗店,诞生于叶县、方城交界处望夫石山脚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且缺乏斗争经验,存在时间较短,伤亡损失较大,几乎鲜为人知。随着战火硝烟的散尽,红九军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后人;红九军官兵浴血奋战的场景,像群雕一样永远定格在社旗的土地之上。
永恒的丰碑
——红九军官兵浴血奋战宛东地区纪实
文/田 杰
1929年5月起,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矛盾渐趋激化。冯玉祥为防患未然,下令杨虎城驻山东部队西撤。恰在此时,何应钦则以蒋介石的名义电邀杨虎城到南京面谈。杨虎城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秘密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为拉拢杨虎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将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四师,委任杨虎城为师长。自此,杨部弃冯归蒋。
1929年9月,蒋冯战争爆发前夕,蒋介石命杨部开赴南阳驻守,并兼任南阳守备司令,旨在阻止冯玉祥的部队自陕西商洛东出进入河南南阳荆紫关。杨部抵达富庶的南阳后,随即招兵买马。
红色种子 悄然萌芽
1930年初,杨部被改编为陆七军第十七师,杨虎城任第七军军长兼第十七师师长。随着杨虎城部队的扩编,南阳地下党抓住有利时机,选派党员和积极分子进入了杨部。
原在南阳从事地下工作后离宛加入杨虎城部的中共党员姚洗心,也随杨部返宛,很快通过地下联络员与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书记郝久亭取得联系,进而巩固发展了南阳中心县委与杨部内地下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从此,军、地党的组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使党的力量在杨部内不断发展壮大,党员达到 300多人,仅杨虎城的教导大队中,4个中队的军官多为中共党员担任。我党在杨部迅速开展起来的工作情况,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
1930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接受共产国际十月二十六日指示信的决议》,并发出《中央通告七十号》,号召动员全党“变军阀混战为国内的阶级斗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首先争取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为此,中共中央及长江局军委、河南省委曾多次向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和驻宛杨虎城部党的军运工作委员会秘密派出人员,筹备起义相关工作。
1930年2月23日,农历春节刚过,一位商人模样的中年人风尘仆仆地从上海来到昔日繁华而今略显萧条冷落的赊旗店,入住瓷器街刘家客栈。此后不断有人来找他谈生意,他也不停地外出忙碌。
其实,这位商人的真实身份是中共中央特派联络员孙永康。此行目的是依据中共中央及长江局军委的指示,在驻宛杨虎城部开展党的军运活动,伺机起义。
孙永康抵达赊旗店后,秘密召集杜理辰、冯异僧、董林哲、张焕民在山陕会馆后边的道房院(掖垣)内开会,组建杨部军队运动工作委员会(简称杨部军工委)。由杜理辰任书记、孙永康、张焕民、冯异僧、董林哲任委员,强化对杨部地下党的工作领导。
周密部署 运筹帷幄
1930 年3 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派遣石仲伟向南阳中心县委和杨部军工委传达中央关于组织兵变的指示。中央分析:有以下三个条件之一即可发动起义,一是趁部队参加军阀混战之时伺机起义;二是当党组织的机密被敌发觉;三是当地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之时可发动起义。
4月,中共中央又派交通员曹明久来到赊旗店,此时杨虎城部五旅一0一团正驻守赊旗店。
曹明久召集杨部军运工作人员传达中央关于组织起义的命令,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并要求拉出的部队到桐柏山或大别山开展游击战争。
对于以上指示,杨部军工委进行了认真研讨,杜理辰、冯异僧、董林哲依据掌握的当地实际情况,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党的力量薄弱,难以突破敌人势力范围,不赞成立即组织起义。孙永康则坚决要执行中央命令。在此情形下,由于孙永康是中央派来的,于是改组杨部军工委,由孙永康主持工作。
5月6日,中共河南省委向南阳中心县委和杨部军工委发出:中央认为目前有取得一省几省政权胜利的可能,决定马上实行同盟罢工、地方暴动、组织起义、扩大红军四大中心策略。“目前是快要大战的时候”“我们主观力量及群众组织比较起来,也有相当基础”,“可拉出两个团以上的军队”“要坚决向敌人中心力量进攻”。
依据这一指示精神,南阳中心县委和杨部军工委共同决定,组织桐柏、邓县等地方农民暴动,并发动驻军杨虎城部起义。
箭在弦上 蓄势待发
6 月初,中央军委武汉长江局办事处派白玉文以特派员身份到南阳具体领导起义。白玉文到南阳后迅速与南阳中心县委取得了联系,当天晚上在杨虎城部教导队一间地下室内主持召开了有杨部军工委和南阳中心县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武汉长江局办事处关于进行起义的指示,分析了军阀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混战中原对发动起义的有利条件,研究制定了起义计划。
会议决定在党的组织基础较好,又处在反冯前线的杨部第一旅首先发动起义,然后由赊旗镇内的五旅一营、南阳城内教导大队响应,攻占南阳、会合农民起义武装,与鄂北红二十六师会合,割据鄂豫边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会议还要求杨部军工委派出部分同志到地方协助组织起义,配合起义。
整个地下室烟雾缭绕,讨论热烈。争执分歧也比较大,军工委中有部分同志持不同意见。会后,孙永康毅然决定,与白玉文一起到叶县进行起义的具体部署。
(1930年)6月下旬,白玉文在孙永康陪同下扮成商人,坐车从南阳抵达叶县尤潦铺杨部冯钦哉旅(第一旅)驻地。当时该旅党组织基础较好,有党员100余人,并实际掌握了旅直的手枪连、密查队、卫队营。
此外各团由共产党员所掌握及受其影响的大约有17个连2000余人。白玉文、孙永康和张焕民等分析研究后,决定迅速行动。于是就在密查队以打麻将为名,秘密召开会议,组建了指挥兵变的“前敌委员会”:孙永康任书记、旅手枪连连长张焕民任组织委员、旅部书记官王兴发任宣传委员,旅卫队营营副刘煊任军事委员,密查队队长姚洗心任交通联络员。白玉文以中共长江局特派员身份参加前委工作。
前委成立后,立即展开工作,一方面派出党员深入部队基层,以反对军阀混战、索要拖欠数月的薪饷为号召,联络人员,动员和组织 起义力量。发动中,采取士兵热爱的曲艺小调形式编写传单。
其中有一首仿苏武牧羊调的曲词为“当兵痛苦真可怜,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受熬煎。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坐空帏,三更魂如梦,两地谁梦谁?”
经过宣传发动,军中不满情绪迅速高涨,许多士兵聚集旅部索要欠饷。杨部密查处处长张依中曾出面,用空泛的承诺进行安 抚,更加剧了军心的浮动。
为侦知敌情,决定行军路线,前委派中共党员庞和钧(又名陈光益)到宛东一 带进行侦察。
庞和钧奉命从旧县出发,重点侦察了方城县二郎店、南阳县赊旗镇、唐河县少拜寺的敌军部署。经侦察,仅二郎店、赊旗镇有少数地方民团和敌正规军一个营。于是前委决定采用这条行军路线,并派庞和钧去南阳,将情况通报南阳中心县委,以配合接应。
南阳中心县委根据联席会议的决定,派共产党员张旺午、杨连荣会同曹明久到赊旗镇组织起义以策应起义部队。在赊旗镇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在河南街南阁庙召开了有 20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的起义筹备会议。
会上,曹明久作了动员,张旺午宣布起义口令是“ 地,革命”,并作了具体分工:
中共中央交通员曹明久、共产党员杨连荣负责策反杨部第五旅一营营长顾云及其官兵起义;
赊旗镇市民支部书记王锡恩负责组织力量夺取长椿街保安团的枪支,并破坏敌人的 通讯线路;
宛东区委委员王子厚负责解决商会武装;
刘毅然及其妹妹刘玉德负责制作绣有镰刀图案的大红旗,以备在暴动时插上东北门,迎接起义部队;
中共党员李作梁和胡居恩、杜膺先负责联络;曹明久、 张旺午、王涤新负责指挥。
指挥部设在镇内火神庙,而后分头行动。
审时度势 行动迅猛
1930年7月,蒋、冯激战于陇海沿线。杨部第一旅奉命移防舞阳县下澧河店。恰在这时,杨虎城部密查处处长张依中到前线了解部队动向,被旅密查队队长姚洗心支应过去。对此前委引起警觉,遂研究决定,为防不测,趁旅长冯钦哉因事去南阳之机,提前发动起义,并把提前行动的计划通报南阳中心县委。
7 月 29 日夜,孙永康、白玉文换上军装,来到手枪连,以喝酒为名召集张焕民、姚洗心等组成指挥部,经过紧锣密鼓的策划准备,由前委指挥在舞阳县下澧河店发动了起义。
张焕民、姚洗心首先把掌握的手枪连、密查队拉出,协助刘煊击毙了正在熟睡的卫队营营长,控制了卫队营。
由于卫队营、手枪连地势熟悉,情况掌握准确,出其不意地冲进旅部。击伤副旅长门某,打死参谋长翁巨卿、军需处长景鼎成等 17 人,缴获了全旅3个月的军饷银圆数千元,当即发给起义战士。
在旅部遭到突然袭击、指挥瘫痪的情况下,所属连队都按兵未动,一些受党组织宣传教育影响及受其联络的士兵,自动参加起义,共拉出700 余人,携带步枪200 余支、手枪100 余支、冲锋枪 20 余支、机枪8 挺、还有部分弹药、马匹等物资。
起义成功,前委将部队稍加整顿,按照预定路线,连夜队撤出驻地,急行南下。
红旗漫卷 风云激荡
7月30日凌晨,经叶县的谢店、辛店,部队到达叶县和方城县交界的望夫石山南坡。
部队在此进行了整编,组成3个支队:第一支队以原手枪连为基础,约 200 人,由张焕民率领;第二支队以原旅卫队营为基础,约300 人,由刘煊率领;第三支队以原旅密查队为基础,约200 人,由姚洗心率领。每个梯队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建立党支部。
部队当即举行誓师大会,按中央军委的命令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
军长由张焕民担任,政委由孙永康担任,副军长分别为刘煊、姚洗心,参谋长姚洗心(兼),政治部主任王兴发。白玉文以中央特派员身份随军工作。
整编之后,官兵们去掉国民党的帽徽,佩带上红袖标,继续向南阳方向进发。
当天上午,部队途经方城县的二郎店,收缴了当地民团 的 20 余支枪。当晚,到达赊旗镇东边二十里郝寨宿营。
赊旗镇起义指挥部获悉下澧河店起义消息后,立即派杨连荣前去联系。杨连荣从陌陂、下洼向东北方向迎接起义的部队。在途中与一支国民党部队鲁莽接触而被捕。
镇内敌人得知消息,加强了警戒。不料,共产党员李子久被捕。从安全考虑,南阳中心县委代表及区委负责人撤离赊旗镇,镇内党组织立即隐蔽。策应起义遂告失败。
(1930年)7月31日拂晓,由于红九军不知道赊旗镇内的起义失败,仍按原计划攻打赊旗镇。化装成赶集农民的战士走到城下,发觉敌人已有高度戒备,城门紧闭。战士们不能进城,又得不到地方党组织的策应,只得等待与后续部队会合,发动强攻。由于敌人加强防守,加之部队没有重型武器,战斗约一小时未能奏效,随即撤出战斗,向南转移。
队伍中有一位连长叫李克武,是太和寨王六庄人。他向军部建议,说他家乡王六庄寨高沟深,易于防守,可暂停歇息。
中午时分,红九军到达赊旗镇东南的王六庄自然村。李克武动员乡亲们杀猪宰羊,拿出陈年老酒,款待起义官兵,欢庆起义成功转移顺利。因部队长途行军,相当疲惫,就地休息。
浴血奋战 英勇悲壮
起义的发生震惊了杨虎城部上层指挥人员,遂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对红九军进行追击。
当日下午,敌团长吴勉之等很快追上并包围了王六庄寨子。
吴勉之命令攻击,但士兵和下级军官因为与起义部队老熟人、老乡亲、老朋友不愿作战,只对天开枪射击。吴勉之气极败坏,下达了强攻的命令,战斗进入白热化。
王六庄处于平原之上,为防土匪的抢劫,寨墙修得非常坚固。易守难攻,红九军战士经过短暂休整,精神振奋,战斗力非常强。战士们居守寨墙之上,瞄准射击,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双方激战一个下午,在红九军的英勇抵抗下,击伤敌一营营长王明钦,击毙副营长及 80 余名士兵。
夜幕降临,红九军军部召开紧急会议,分析这里是寨高墙坚虽易于防守,但孤立无援,等鄂豫边红二十六师接应是远水不解近渴,处境十分危险。决定趁黑夜突袭敌人,然后寻机突围。由张焕民、刘煊率第一、二支队对追敌突袭,由姚洗心率第三支队守寨牵制敌人。
午夜时分,红九军第一、二支队向东南方向突袭时,陷入敌人重围,激战一个多小时后,伤亡惨重。军长张焕民、特派员白玉文、副军长刘煊 等仅率少数战士冲出。政委孙永康带领部分战士从东边撕开口子,突出敌阵。政治部主任王兴发等 400 余红军官兵被敌人密集子弹射中,壮烈牺牲。
二更时分,敌人集中全力攻寨,王六庄很快被攻陷。第三梯队大部被击散,参谋长姚洗心与少数士兵突出重围,进入唐河县境,并迅速向南阳中心县委报告。
白玉文、张焕民、刘煊所率少数突围人员,途经泌阳县双庙时,又遭泌阳县民团头子焦尊五率队围击。白玉文、张焕民、刘煊等被俘,英勇就义。
8月1日(农历闰六月初六),王六庄上空阴云密布,空气中弥漫着硝烟 炮火的气味。寨子内、房屋前、庄稼地里、水沟边躺卧着600多位红九军将士的遗体。他们大多数仍保持着战斗姿势。
从王六庄突围出去的红九军政委孙永康等30余名官兵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1930年10月在光山编入红一军第二师,孙永康任师长;红九军参谋长姚洗心(原名姚德胜,又名姚丹邨)带领连长李克武等 19 人,从唐河直奔鄂豫边红二十六师而去,迅速汇入了红二十六师。姚洗心就任副师长。
据王六庄村李克轩、李建顺等老人讲述,当年的战斗情况异常惨烈,红军官兵英勇作战,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时刻没有一个人投降。敌军撤走后,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将红九军官兵的遗体安葬在村西边的高地上。社旗县人民政府立碑建亭,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殉难的将士们。
星星之火 再燃烈焰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诞生存在时间虽然短暂,就像是黑暗天空中的一颗流星,但闪烁的光辉点亮人民心中的明灯,撒下的火种星火燎原,在宛东大地燃烧升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很快,红九军在太和王六庄点燃的星星之火重新在赊旗古镇熊熊烧起来。中共中央军委、武汉长江局并没有放弃装起义的决心,继续指导杨部军工委和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开展工作。
1930年8 月14 日(农历闰六月二十日),杨部顾营奉命调离赊旗镇,国民党南阳县派黄池陂民团到赊旗镇接防。
驻宛东赊旗镇杨虎城部第五旅一0一团一营营长顾云便带领一部分士兵先回南阳,待接防民团全部到赊旗镇,留守方可全部开往南阳。
中共中央交通员曹明久和军内党组织认为起义时机已经成熟,采取果断行动举行起义。为了确保暴动成功,当即派人去东北山与张国正部联系,约其来赊旗镇接应。
张国正原系杆匪头目,被国民革命军收编后,归属樊钟秀部,樊钟秀在许昌被蒋介石的飞机炸伤身亡,其所属部队,一部分接受国民党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改编,另一部分官兵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有联系,受过党的教育和影响,由张国正率领拉出,计划去豫南开往桐柏山区。此时,张国正部正驻扎在赊旗镇东北一带山地。
当日(14 日)夜晚,曹明久组织一0一团第一营第三连连长余邦杰、排长宋书修、张太平等人,先将四连连长等反动军官打死,发动两个连士兵起义,从西阁内街正兴盛院里拉出来,一路畅通从东门走出,来到赊旗镇东杨庄。
起义部队与前来接应的张国正部会合,决定返回赊旗镇,惩治奸商和土豪劣绅。遂率部千余人,涌入东门,人喊马叫,枪声四起,迅速占领了瓷器街南口。营长顾云在宛得知其留守部队起义,立即率部星夜赶回赊旗镇、并布置部下抢夺南门,袭击兵变部队。顾云率领随从人员向北扑去,与守防北门的国民党黄池陂民团发生战斗。少顷, 方知误会,又率部从山货街向东,再转向南出击。到南榆园街北口时,被埋伏在街道路两边的起义士兵开枪打中。
此时已是15日黎明时分,顾云弥留之际向跟随他的排长交代计策,大声诈喊 :“方城民团来了!援兵到了!”
曹明久、张国正以为敌援兵真的到了,立即率部撤离赊旗镇,向东南进发。国民党南阳当局得到顾云被起义部队击毙的消息,迅速调集大批部队、民团到赊旗镇以东地区“追剿”。敌军转了两天,未发现兵变队伍一点踪影,只好收兵返回。
起义胜利了!这是赊旗镇地域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英勇斗争精神。这次赊旗镇起义成功,使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反动势力极为震惊和恐慌。
曹明久、张国正率领这支新组建部队顺利进入鄂北山区,与红二十六师会合,壮大了革命队伍。随后红二十六师与桐柏的红二十五师一大队,襄枣宜苏区的红二十七师形成鼎足之势,联合开展斗争。
1930 年10 月起,曹明久先后担任红二十六师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 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攻克唐河县城、建立唐河苏维埃政权的行动。
1932年10月,红二十六师在湖北随县大洪山与从洪湖北上的红三军汇合,编入贺龙指挥的红三军,随后这支劲旅转战社旗苗店、方城石门山等地,完成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小长征”。
经过曲曲折折、峰回路转无数次腥风血雨的洗礼,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如今,九十余载已逝,伫立在太和镇王六庄村红九军殉难地的烈士纪念碑前,耳畔仿若仍能听到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枪声,眼前仿佛不断闪现出一个个革命英烈的光辉形象。红九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与山川同在,其穿越时空,至今仍激荡人心,已然成为不断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