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铁民_党史人物_党史博览_内乡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内乡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党史人物 > 正文

党史人物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铁民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铁民

发布时间:2025-01-14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1-13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刘铁民

刘铁民,男,1954年10月生,汉族,大专文化程度,宛梆保护中心艺术指导、三级演奏员。

刘铁民1969年12月初中毕业,参加内乡县宛梆剧团工作至今。自幼酷爱音乐,10岁吹横笛登台演节目。进团后,先学演员,后因伤转学乐手,1985年任副团长,1988年聘为三级演奏员,1993年至2003年在文化馆任戏曲、音乐专干、馆长,2004年任宛梆艺术总监,2009年任团长,2014年11月退休仍担任保护中心主任,2015年8月任艺术指导。

刘铁民自15岁起,从事板腔艺术,师从谢丹枫老师、程建坤老师等学习传统宛梆唱腔音乐,熟背了大量传统唱腔及表演特征,熟练掌握了宛梆散板类、慢板类、流水板类、二八板类、杂调类的板式和旋律特点。从1980年起先后设计了《五女兴唐》、《盲哑传奇》、《清明案》、《沙家浜》等十多部剧目唱腔音乐。其中设计的《清明案》一剧获河南省戏剧大赛文华音乐设计奖。师从张有富司鼓,先后在《卖苗郎》、《黄鹤楼》等几十部剧目中任司鼓,多部剧目获省级大赛奖。他全面掌握了各种板类的板式规律、特点,界定了喜慢板、喜流水与哭慢板、哭流水的区别,规范了古老剧种唱腔音乐中鼓师的排杆方法,坚持传承后人,带头传艺,对宛梆艺术的薪火相传做了大量工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