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虎山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虎山
发布时间:2025-01-13
河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虎山
张虎山,男,生于1944年12月,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在内乡县文化馆工作。1959年张虎山小学毕业后务农,1961年自学大鼓书,同年秋被内乡曲艺队著名鼓词老艺人江长定收为学徒,1963年正式参加县曲艺队,任鼓词演员。1980年归队组建内乡说唱团,任负责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1985年转内乡文化馆任民间文艺专干,2004年退休。
他声腔圆润,表演大方,壮物传神,广迷百家,在师承基础上大胆突破,多次参加市、县赛事获奖,被县广播录音播放,影响广泛。求师学艺者不绝于门,一时县境从事鼓书艺人达三十余人。
内乡大鼓书是南阳大鼓书分支,也叫梨花大鼓,因为除大鼓外,还有用犁铧铁的边沿,月芽儿状两片,行话叫“钢板”,以清脆的钢音作为唱腔,大鼓的节奏配器,因犁铧与梨花谐音,为此雅称“梨花大鼓书”。唱腔以说兼唱,故曰“说书”。行腔多带鼻音配鼓韵,农村习惯称“鼓儿哼”。鼓书有书帽、小段、中篇、大书组成,节奏以单板,双拍,连环板的快慢调节气氛,以三字崩、五字/七宫、十字韵行腔。气势恢宏,缠绵,观众留恋忘返。
贾明是1962年乡音行艺收的第一个学徒,随艺一年有余,后为西峡县说唱团收为鼓书演员,唱腔清脆,韵味诙谐,誉满南阳。邵书礼是在曲艺队期间收的随队学员,鼓词说唱有一定水准,时下农村红白喜事常随鼓乐演唱。1979年为振兴内乡曲艺,关门收江老师之孙江国周与张雪月二弟子,学唱坠子书。一拉一唱,师徒三人曾参加1980年“十三街会”,为高山煤矿邀请,张雪月一举走红。当年组建内乡说唱团,时下,张雪月虽在文化馆任馆长,然公益演出时常不断。
他一生投入曲艺事业,即使在最艰难的困境中,也坚持自学自演,1978年自编自演鼓词《如此发家》,参加南阳农村曲艺大赛,为河南省录音播放。多年来他为曲艺作词,写书、培养人才不辞辛苦,营造出内乡曲艺界一片天地,也受到内乡人民的尊重和拥护。曾担任内乡曲协主席,如今是名誉主席,被内乡县委、县政府相继命名为“内乡曲艺老艺人”,获内乡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
主要代表作有:《如此发家》、《斗鼠》、《父与子》、《痛断肝肠》等,刊物发表《红梅女》中篇,《一步登天》、《痛断肝肠》、《暗访》等。出版发行长篇评书《康熙剑侠图》,花山出版社;《书帽三百篇》,台湾顶渊出版社;《内乡民间故事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内乡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与随笔《白话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