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别廷芳
别廷芳
发布时间:2025-01-13
1940年3月14日,统治宛西几十年的土黄帝别廷芳,在国民党派系的内部倾轧中胳膊扭不过大腿而败下阵来,这个奋斗几十年的乱世枭雄,在羞愤交加之中病倒了,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别廷芳意识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弥留之际吐出了肺腑之言:“彭雪枫、郭以青、袁宝华这些共产党人力量虽小,但为吾心之柱石,吾同他们接触太晚了。从今以后,尔等要以共产党人为师……”这是别廷芳在病榻上留给儿子别瑞久、孙子别炳坤的临终遗嘱。
别廷芳在错综复杂的中国现代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推行了乡村自治,政绩卓著,同时手段毒辣,令人发指。他由一个屠杀共产党人的刽子手,最终成为接受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同共产党联合抗日,直至拥护共产党的开明人士。
一、构筑村寨 组建武装
1911年初,别廷芳倡仪构建老虎寨,建立自卫武装,保境安民,乡民一致拥护别廷芳为寨首,合力修老虎寨。老虎寨建成后,别廷芳随之采用兼并山寨,增添枪支的办法,扩大势力,到1920年,丹水、阳城全境的山寨互为联防,奋勇剿匪。1924年,南阳镇守马志敏将镇平、内乡、淅川三县民团合编为四个团,张和宣任第一团团长,别廷芳任第二团团长,别廷芳率部在米坪、西坪、师岗等地清剿土匪,在剿匪战斗中,别廷芳的势力不断扩张起来。1926年12月,别廷芳击败张和宣,掌握了内乡县民团武装,任内乡县民团总指挥。1928年冬,别廷芳暗杀了内乡县县长袁旭后,公然执掌县政,任免官吏、公开发行货币、招兵派款,独揽内乡县的军、政、财、文大权。别廷芳从小就胆大妄为,甚至不惜采取各种卑鄙残忍手段,终于打出了自己的“一统天下”。
二、实行自治 政绩赫然
1930年9月7日,别廷芳响应彭禹廷的倡议,在内乡县杨集镇召集邓县宁洗古、淅川县陈重华民团首领开会,通报彭禹廷的自治主张。与会人员一致拥护其地方自治主张,并决定成立宛西四县地方自治委员会,彭禹廷任联防办事处主任。由此,别廷芳的势力逐渐扩大到宛西四县后,利用手中的大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实行“以自卫保护自治,以自治促进自养,以自养根治穷和乱”的自治目标,从而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村村无讼,家家有余”的“自卫、自治、自富”的“三自主义”。
在军事上,别廷芳将全县年满18至35岁的青壮年男丁组织为9个团,12个常备营,人枪共计2万余。常备营为职业兵,预备营官兵常持枪支,平时务农,农闲集训,召之能战。开设枪炮厂,十余年造步枪12万余支、轻重机枪1万余挺、迫及炮300多门,炮弹、手榴弹、子弹充足盈库。到1938年,别廷芳掌握的军队达10万人。同时,大力修筑公路,架设电话,基本实现了县、区、乡、镇道路及通讯畅通。
在政治上,别廷芳实行保甲制度,将内乡全县划分为9个区,72个联保、320个保。每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十保为一联保,设联保主任。八个联保为一区,设区长。甲长与百姓,甲长与保长,保长与联保主任,联保主任与区长实行“连坐”,即一人犯法全家连坐,一家犯法保甲连坐。连坐法的实行,民守法规,官尽职守。民遇土匪,莫不群起辅之。实行“五证”制度,防止外地人入境作恶。“五证”为出门证、迁移证、乞丐证、小贩证、通行证,以作保甲制度的补充办法。凡无证者,外地人不准入境。
在教育上,别廷芳曾言“立法贵于信始,行法在于得人,不得于人,不信于始,虽圣哲无以为治”,因而,他广办学校,培养人才,到1938年,内乡县创办小学235所,天明寺宛西乡村师范学校一所。同时,规定教学内容:只讲地方自治理论及内容,讲四书五经、讲植树、种田、修路、办电等知识。编写《民众课本》,强制推行民众扫盲教育措施。
在经济上,创办工业,大办农业,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河改地。自1929年开始,别廷芳邀请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和植树经验的陈凤桐、贺体等人筹划与领导内乡县的工业事宜。每年冬季,便征调数以万计的民工,浚河挖渠,修堤筑坝,植树造林。经过多年经营,在湍河、默河、丁河、老灌河等河岸增开稻田670多顷,造林8000万株,修筑渠堤145道,石龙堰大渠浇地5000余亩。
大力创办工业,创办水电站,兴办灯泡厂、丝绸厂、玻璃厂、造纸厂、酿酒厂、农具厂、农具制造所。别廷芳还颁布了推行禁吸大烟、禁吸纸烟、禁用洋靛、禁用洋货、禁止赌博五个大命令,以此保护工方工业,整顿社会风尚。
别廷芳为保证财政经济,又实施三项重大举措:一是在内乡县境域里发行“内乡县金融流通券(纸币)”,建立独立的金融体系。这种纸币后来扩大流通到南阳全区及许昌一带。二是丈量土地,清理田赋,制定“稞石册”。三是整理契税,确定商业税收制度。
关于苛政,执法不徇私情,这是别廷芳能顺利推行各项自治举措的价格力量,他信奉“治乱世用重典”这个政治信条。凡违反别氏政令者,轻则棍责,重则枪杀。平民与官员在别氏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凡违法者均受制裁。别廷芳的女婿违犯“偷瓜者死”的律条后,独生女儿抱住父亲嚎啕大哭,为丈夫求情。别廷芳把女儿推开说:“枪毙了他,有我养你一辈子。”终将女婿枪决。别廷芳的儿子囤积一批鸦片,违犯“禁止鸦片、香烟”的律条。他责令儿子将其囤积的大烟全部烧焚。儿子强辩说:“政府还允许公开买卖呢,你不许在境内买卖,也该让我运出境去。”别廷芳断然讲道:“政府许可,咱家不许可!”他儿子不敢再辩,便遵令当众把鸦片全部烧毁了。内乡师范校长胡公岑、内乡县督学张楣皋、内乡县教育局长秦碧臣等这些上层人物,也因触犯了别氏律条而被处死。
三、屠杀共产党 罪恶累累
别廷芳为巩固个人的土皇帝的地位,不惜杀戮共产党人。1929年9月,枪杀贾殿一、刘明煌等10名共产党员。1931年1月,枪杀中共内乡县委第一任书记马华敏。1932年,1934年,别廷芳曾两次带兵配合国民党军队堵塞过境的红四方面军、红三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杀害红军战士百余人。1937年6月,杀害中共党员吴怀三、张国玺等人,又一次欠下了人民的血债。
四、联共抗日 功在新唐
抗日战争爆发后,别廷芳任宛属十三县联防司令,拥有十万人枪,其势力东达叶县、襄阳、沁阳、西至商洛,南抵湖北省的均县、光化县、北入嵩县、卢氏,成为鄂豫陕边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地方民团武装势力。因而,中国共产党南阳地方组织和国民党总裁蒋介石,都十分重视别廷芳的武装力量。1938年夏,蒋介石在武汉召见别廷芳,嘉奖内乡县为全国第三大模范县,并委任别廷芳为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军司令,并秘嘱反共要旨。中共豫西南地委负责人郭以青、袁宝华等通过南召县自治派首领李益闻,对别廷芳进行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之后,别廷芳认清了蒋介石的独夫民贼的本质,翻然醒悟,公然表示,“蒋介石外宽内忌,我同他终有一战。”因此,别廷芳停止了反共活动。
1938年6月,别廷芳着重向工共河南省委统战委员会副主任刘贯一表示,愿意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并保证永不反共。随后,别廷芳派一个团的武装驻防确山县竹沟新四军八团队留守处一带。同新四军联合设防,准备抗击入侵日军。1939年5月,第一次新唐抗战中,别廷芳亲率精锐民团武装7千余人,配合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大破日军,累计毙伤日军3千余人。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他“陆海空军一等奖章”。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对此也作评定:别廷芳“功在新唐”。
1940年2月初,国民党中央政府无故撤销别廷芳的河南省第六区抗战自卫军司令的职务。荣获国民党陆海空军勋章的别司令,突然被无故削职为民后,彻底认清了蒋介石排斥旁系铲除异己的真面目,真正感觉到共产党人袁宝华、郭以青是真正抗敌救国的挚友。所以,在他病重期间,会见袁宝华,专嘱抗战自卫团撤销后的对策:“……吾自知于世不会太长,特为抗战自卫团撤销一事嘱其对策,请转告贵党参照行否:县里退出,区里顶住。牌子可换,兵权不让。安心目前,待机再起,抗敌御倭。”别廷芳的儿子别瑞久遵照父亲的临终遗言,曾在地方全力保护了中共党员李文芳等人。
别廷芳的后代参加革命的很多。他的儿子别瑞久在无法起义的情况下选择了不抵抗,离开队伍到西安生活,1950年病故于西安;大孙子别炳灵在清华大学工作,现在退休后住在武昌;二孙子别炳坤遵照别廷芳的临终遗言,于1944年加入了革命队伍,解放初,在华北局社会部工作。
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不提这个问题,就等于不懂得辩证唯物主义的起码要求。”评价那些复杂多变、手握重权的历史人物,历来是一件困难的事。岳飞镇压过农民起义,冯玉祥、吉鸿昌、蔡廷锴等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也都同共产党打过仗,而林彪和汪精卫的前半生都曾经是革命者。质言之,在中国,杀害共产党员最多的当属蒋介石,但是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也还非常注意保护蒋介石祖坟和他家乡的一草一木,专门派章士钊送信,告诉他“奉化之庐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对蒋氏庐墓曾有损坏,中央得知这一情况后,尽快予以修复。现在出版的抗日战争著作和评价国民党、蒋介石的著作,都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待蒋介石,因为蒋介石毕竟在抗日战争中还有些功劳,因为蒋介石毕竟到死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没有动摇,没有卖国没有分裂。相比之下,别廷芳也不是没有做过一件对人民有益的事,“宛西自治”所形成的“小气候”,是任何人也无法否定的。只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实事求是地研究别廷芳,而不是戴着前朝遗老的“极左”眼镜看问题,我想,对别廷芳也应该“一分为二”,而不要彻底否定,“一棍子打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功罪分明,客观公正。
许多老百姓至今仍然怀念别廷芳,除了他在战乱年代把内乡治理得比较平安、治河改地取得显著成效外,还因为他的生活简朴:日常生活就是早餐吃蒸馍喝玉米糁;中午常常是酸菜面条和一碟蒜水;晚上稍微讲究一点,外加一碟炒鸡蛋喝一小杯本地白酒。他“改善生活”,爱吃摊煎饼,一次仅摊三五张,全家人谁也不能吃,只有两个小孙子别炳灵、别炳坤到身边,别廷芳每人给他们撕半张。有一次两个孙子买了《水浒》、《三国演义》等,花了四五块钱,别廷芳说他们乱花钱,打了他疼爱的孙子。据他孙子别炳坤回忆:“这是我们唯一一次挨他的打。”别廷芳不但参加一些插秧、栽树劳动,而且亲自改良水稻种子,研究出整修梯田从下往上翻土,既省工又防止水土流失。这让许多老年人至今仍赞叹不已。
从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到临终遗嘱子孙“以共产党为师”。别廷芳的一生不仅复杂多变而且还给人留下了太多的困惑、借鉴和思考。
(执笔:内乡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汤瑞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