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概况
如花似玉 锦绣镇平
如花似玉 锦绣镇平
发布时间:2025-01-14
如花似玉 锦绣镇平
——镇平县情概况
镇平古称“涅阳”,公元1226年(金哀宗正大三年)置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南阳中心城区,辖22个乡镇街道410个行政村,总人口109万,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是河南省优化开发县,也是与南阳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管理县份。如花似玉 锦绣镇平可用“五美”来概括:
——美在人文荟萃。作为中华玉文化发源地和楚汉文化兴盛地,孕育了美玉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田园文化“七大特色文化”。著名诗人元好问为首任县令,“老庄”在此论道、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此形成,涌现了彭雪枫、郭庠生、孔令甫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王光谦、王占国、杜祥琬等“两院”院士群体,张文显、王轶、冯果等法学家群体,柳建伟、寒川子、卧龙生等作家群体,仵应汶、仵海州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以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为代表的“时代楷模”“玉乡先锋”“玉乡标兵”“玉乡道德模范”。
——美在商业兴盛。这里是闻名遐迩的中华玉都、千年商都。镇平人商品意识强,市场经济活跃,被称为“河南的温州人”,上世纪90年代催生了大发展的“镇平速度”,曾跻身全省“十八罗汉”,被誉为“豫西南一枝花”。这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户以上,总量达10万户,占全市13.6%,电商活跃度居中西部县份之首,两度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返乡创业先进县”。
——美在生态优良。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年均日照2013小时,无霜期233天,森林覆盖率31%。年均降雨750毫米,境内有赵河、严陵河等河流13条,水资源总量4.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镇平段全长36公里,宛如一条绿色玉带熠熠生辉。目前已探明矿藏达30多种,其中钼、石墨、凹凸棒石等储量大、品质优。境内有道教圣地五垛山、千年古刹菩提寺、“长城之父”楚长城等名胜古迹,三潭、玉雕湾、太公湖、彭雪枫纪念馆等自然人文景观景色迷人、美不胜收。
——美在产业独特。“无中生有”是最鲜明的特色,不产玉,是“中国玉雕之乡”,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超300亿元,形成了玉料买天下、玉人走天下、玉器卖天下的大产业;这里不是水乡,还是“中国观赏鱼之乡”,金鱼养殖水面突破2万亩,占全国市场的30%,是全国北方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小金鱼“游”出了大产业。这里也是“中国玉兰之乡”,玉兰种植规模5万亩,是国家级玉兰良种基地。同时还是中原最大的荷花种植基地、“中国面食文化之乡”,成为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打响了玉、鱼、花、面“四张牌”。工业经济强势崛起,持续聚焦“132”产业体系,围绕玉雕、新型建材、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生物与医药、静脉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打造玉石珠宝、新型建材、数字光电、防爆电机、新能源装备、汽车轮毂集成、手机主板、铜制品加工、绿色食品、酒饮品、生物与医药、循环经济等12大产业链条,有主有次、梯次培育、竞相突破。
——美在民族交融。共有31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近4.2万人,占全省蒙古族人口的三分之一;回族2.4万余人,占南阳市回族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时,也是新疆之外我国内地维吾尔族群众最多的聚集区,常态保持1000余人。围绕维吾尔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出了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区居住、同市经营、同台娱乐、同享小康“六同”模式,推动各族群众空间、文化、社会、经济、心理“五个嵌入”,打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一条心、共同富裕一条路“三个一”工作品牌,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工作做法先后得到总书记及省委书记批示肯定,涉疆服务管理模式入选中央党校党政干部培训课程典型案例,为南阳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提供了“镇平经验”。
当前,我们正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南阳的东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瞄准建设全市先进制造业协同区、全省数字经济先行区、全国三产融合示范区和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三区一中心,按照宛平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两个一体化”发展方向,强力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扛好扛稳涉疆管理、民族团结、反恐维稳政治责任,瞄准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产业体系“两个发力点”,继续做强工业经济和城市更新“两大支撑”,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放大玉文化特色,深入转作风、提能力、强执行,争当先锋先进,奋力建设“中华玉都、千年商都、如花似玉、锦绣镇平”,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做强支撑。
![](/static/default/ds/picture/20230316032501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