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遗址_红色场馆_党史博览_西峡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西峡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红色场馆 > 正文

红色场馆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遗址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遗址

发布时间:2025-02-06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06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遗址位于西峡县城南北大街南段别公幼儿园院内。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创建了西峡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回车小学小组的中共地下党员张蕴略经上级党组织批准,通过同西峡民团团长薛仲村的私人关系,到西峡口民团司令部任第一民团团附,打入民团内部,秘密开展党的活动。1937年12月,发展思想进步的白龙小学教师刘鼎建入党,并在民团司令部张蕴略的住室里秘密建立了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书记张蕴略,委员吴子兰、刘鼎建。分区委下辖安阳高中党支部、回车党小组、宛西乡师小组。分区委建立后,组织本地及外地放假归来的进步学生成立“抗日救亡话剧团”,在西峡口、丁河、蒲塘、重阳、八迭、回车等地巡回演出《沟桥》《日出》《东北一家》《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演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激起广大群众抗日的热情。在话剧团的影响下,人们纷纷捐款捐物支援抗日,丁河小学徐桐刚、庞大福等5位爱国青年,在进步教师张俊成的带领下,奔赴抗日前线,推动了西峡地区抗日救亡活动的开展。

1938年4月,张蕴略调回南召县工作,分区委由吴子兰负责,他以白羽小学为阵地,组织全校师生大唱革命歌曲,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把宣传工作引向深入,1940年春,分区委在校门口集资办起“白羽书社”,秘密经售从重庆“新知”、“生活”等出版社邮寄的进步书刊杂志,书社曾一度成为西峡青年学生活动的中心,党的组织以此为阵地,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学习救国救民的道理,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分区委还领导所下辖的三个党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如回车党小组所组建的抗日救亡宣传队,安阳高中党支部成立的歌咏队、举办的墙报社和组织的读书会,以及宛西乡师党小组建立的“失学青年自学补习班”、创办的“呼声”墙报等都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在沉寂的伏牛深山,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唤醒了山区民众奋起抗日救国。1940年8月,因分区委负责人吴子兰等转移离开西峡口而停止活动。

    1994年7月1日,中共西峡县供销合作社联合委员会、西峡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今别公幼儿园院内竖立纪念碑,以志纪念。由于碑体较简陋,1998年3月又在原址高标准修建起由碑座和碑体两部分组成的卧式纪念碑,以纪念分区委在西峡革命斗争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旧址(1999年摄)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旧址(1999年摄)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遗址纪念碑(2017年7月摄)

                                           中共内乡县第五区(西峡口)分区委员会遗址纪念碑(2017年7月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