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革命烈士陵园_红色场馆_党史博览_南召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南召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红色场馆 > 正文

红色场馆

南召革命烈士陵园

南召革命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5-02-20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20

图片3

位置:南召县城东青峰山公园    坐标:东经:112.438831   北纬:33.498957

       南召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南召县城东面青峰山公园。

  

  南召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在革命斗争时期,有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为缅怀先烈,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解放初期,县委、县政府即指示县民政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走访群众,开展普查登记,澄清县境内革命烈士散葬情况。对业已认定的全县13个乡镇40处(埋骨283 具)烈士埋葬地,凡存在墓址的,均进行整修,封墓立碑,严加保护,永为纪念。

  

  1955年,南召县委、县政府在县城西北白沙岭坡岗上,原县医院(现为妇幼保健院)后面,兴建烈士陵园一处,占地面积40亩。建有悼念堂一所,纪念碑一座,八角亭两座,骨灰存放室及烈士事迹展览室一座。烈士祠为八角顶建筑,砖木结构,祠内陈列着烈士生前用过的枪支、弹药等遗物。陵园内配有干部和职工专门管理。

  

  1981年,县委、县政府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烈士编入英名录,使烈士英名永垂于世。

  

  1985年,收集、整理县内著名烈士生平事迹,发往全县各机关、团体和学校。在烈士陵园内立碑一通。每逢清明节,县委、县政府都要组织共青团员、青少年学生给烈士扫墓,缅怀烈士业绩。

  

  1991年,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县委、县政府决定迁建烈士陵园,成立筹备领导小组,以南召县迁建烈士陵园捐赠委员会名义印发一号文件和宣传提纲,四大家领导带头开展捐赠活动,民政部门选勘陵园地址。1992年春,经时任县委书记王文元、县长杨德明及四大家领导实地察看,将烈士陵园新址定在县城东二公里的青峰山上。是年,广泛开展迁建烈士陵园捐赠活动,先后由在外地工作的南召籍老革命、老领导及知名人士,县四大家领导、县干部职工,宛洛籍南召老乡,驻召部队首长和企业,捐资累计25万元,并捐有部分钢材和水泥。烈士陵园迁建工程开工。1993年11月,新烈士陵园前期工程完工,于当月23日举行了由县四大家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300多人参加的落成仪式。

  

  新建烈士陵园座落在青峰山畔,前临黄鸭河,山势连绵,依山面水,视野开阔,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陵园占地面积40亩,荒坡被整修成四个台面,修建有用大理石砌成的旗帜形大门一座,入口处是大理石雕刻的栏杆和铺设的台阶。陵园大门上,有袁宝华同志题书的“南召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各界捐资纪念碑位于大门内左侧。2007年11月,为纪念南召解放60周年,投资90万元,建纪念碑一座,碑高19.47米,碑身为青色大理石,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座上为纪念碑文,记述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南召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光荣历史。在烈士陵园第三平台后的松柏林中竖立有“李益闻烈士纪念碑”“张景昉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王峻崐烈士德政碑和申瑞祥同志纪念碑等。

  

  2004年11月,南召革命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南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7月,被命名为“南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