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吉在南召播撒革命火种_党史故事_党史博览_南召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南召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党史故事 > 正文

党史故事

王泰吉在南召播撒革命火种

王泰吉在南召播撒革命火种

发布时间:2025-02-27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27

       大革命失败让黑暗的阴霾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决策犹如一道曙光,指明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向。

  

  1928年夏,西北工农革命军参谋长、共产党员王泰吉在陕西渭华起义失败后,辗转来到了南召县刘村镇(今太山庙乡一带)。他隐姓埋名,在一家富户当起了长工,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白天,他辛勤劳作于田间地头;夜晚,在那微弱的油灯下,他以 “南阳郎”为笔名,将心中的壮志豪情化作一行行诗篇。

  

  “影背壮语几经年,毛羽萎败空蹁跹。摧折零落何足恨,壮志不可任流连。”“大河南北红云起,关陇烽火亦可期。寄语欲得升平者,吾人昭苏在此役。”这些诗句,是他对革命理想的坚定誓言,是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呐喊,更是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为了心中那个工农当家作主的新世界,王泰吉寻找着志同道合的人,试图点燃革命的火种。然而,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嗅觉异常灵敏,很快察觉到了他的行踪。王泰吉不幸遭到逮捕,被押送至南京监狱。

  

  尽管王泰吉在南召停留的时间短暂,接触的人也有限,未能发展党组织,但他的到来,就像一颗革命的种子,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的诗篇,他的精神,激励着后来的人们前赴后继,为了南召的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奋勇前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