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人物
屈原文化
屈原文化
发布时间:2025-02-28
一、西峡屈原文化历史渊源
西峡县历史悠久,公元前5000年即有人类聚居。 历史上,西峡位于丹淅流域,地处秦楚交界,屈原“扣马谏王”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国屈原文化主要遗存地。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早在东汉桓帝时期这里就有了屈原庙建筑,这是我国正史记载的最早屈原庙。屈原为发生在这里的秦楚丹阳之战写下了光照千秋的不朽诗篇《国殇》,流放汉北时又在这里写下了《抽思》等千古诗作。《南阳府志》《内乡县志》《邓州市志》《西峡县志》等地方志中也有屈原活动的相关记载。《南阳市地名志》《西峡县地名志》有不少因屈原活动命名的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其中,屈原岗是目前全国唯一用屈原名字命名的古地名,现已经成为西峡屈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西峡县,现有屈原岗、屈原祠、屈原碑碣等重要的屈原文化遗存以及与屈原文化有关的白羽城、楚长城、商於、秦楚丹阳古战场、菊潭等楚文化重要遗址。屈原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端午节祭祀屈原习俗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俯首皆是。
二、西峡屈原文化开发建设情况
西峡屈原文化历史记载比较齐全,遗迹、遗存丰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认可。为了合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屈原文化这一珍贵的文化资源,弘扬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思想,打造屈原文化对外宣传名片,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对保护、总结和发扬屈原文化高度重视,按照“挖掘、整理、保护、创新”的八字方针,从打造对外形象品牌、文化建设品牌、地域特色品牌、文化旅游品牌的高度,把屈原文化列入西峡县“十二五”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之中,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快对屈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建设进程。
一是成立屈原文化研究会,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2011年初,在西峡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中国屈原学会的具体指导下,成立了以西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段文汉(时任西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为会长,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教体局、旅游局、文联、回车镇政府等单位乡镇的主要领导为副会长,宣传、文化、文学等行业屈原文化爱好者为会员的西峡县屈原文化研究会。组织人员对屈原文化遗存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编辑出版了《屈原岗文化》一书。2011年2月13日,西峡县文广新局局长、西峡县屈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韩向阳带领研究会成员远赴湖北黄冈师院拜访楚辞专家黄崇浩教授,就屈原出生于南阳的学术观点进行专题请教和深入探讨,之后又专门邀请中国屈原学会部分专家学者到西峡实地考察,为西峡屈原文化梳理文脉,科学定位。先后在北京和西峡召开了中国·西峡屈原文化研讨会,就屈原和西峡关系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许多共识。2011年6月,利用参加中国屈原学会在福建漳州召开的第十四届年会和楚辞国际研讨会等重要的屈原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的机会,有效宣传和推介了西峡的屈原文化。目前,西峡县屈原文化研究会吸收会员200余名,撰写和发表论文30余篇,新编了10余万字、近百张图片的《屈原:南阳诵歌》一书,系统介绍了屈原与南阳的关系,该书即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是全面普查屈原文化资源,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组织屈原文化研究会会员,成立屈原文化史料调查组、屈氏家族调查组、文物登记组、民间传说调查组,对西峡的屈原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摸底。先后借阅有关南阳的史书20余本,过筛式查阅有关屈原的活动记载和南阳历代文人歌颂屈原的文章。深入2个乡镇近10个行政村,普查屈氏家族分布情况,收集屈氏家族的家谱,摸清屈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登记楚文化和屈原文化的文物近百件,公布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收集屈原民间传说、民间故事20余个,分类整理,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同时做好向上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三是修复遗存遗迹,恢复屈原文化原始面貌。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资金50多万元,对回车镇屈原岗遗存的祠庙和屈原岗地名碑碣进行了系统加固修复和保护,对屈原祠流失的文物进行了追缴、登记和管理。目前,修复遗存祠庙9间,260平方米,壁画保护修复180平方米,恢复古迹2处,回收屈原祠文物30余件,为屈原岗遗址申报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奠定了基础。
四是规划屈原文化旅游区,打造屈原文化旅游品牌。按照突出西峡屈原文化浓厚特色,打造全国屈原文化旅游品牌的总要求,围绕建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以来,西峡县政府先后投入地形图测绘和规划资金45万元,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和规划学院对西峡县屈原文化旅游区进行了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目前,规划草稿已基本完成,正在修订完善。旅游区规划用地246公顷,分为三大片区:入口服务区(屈原岗西侧)、文化游览区(屈原岗)、度假休闲养身区(七峪水库及周边区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屈原文化。其中,入口服务区布局有停车场(供自驾游和旅行团车辆停车)和景区管理服务站、景区换乘点;文化游览区布局有楚王宫、楚怀王馆、屈原文化研究中心、屈原祠、屈原广场、屈原书院、扣马园、劝谏台、楚风民俗街、生态农田观光区、丹阳之战体验区;度假休闲养生区布局有湿地公园、游船码头、滨湖别墅区、滨湖酒店、渔父台、楚园、夜休闲主题小镇、端午美食街,龙舟广场、五星级酒店以及水上乐园。该项目预计投资3个亿,旅游区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多元,不仅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宣传屈原文化、打造屈原文化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
五是开展系列活动,传承屈原文化。首先是广泛开展以“西峡与屈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用文学作品把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全县中小学生及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让屈原这一历史文化名人以及端午节与屈原的传说等世界文化遗产,多形式全方位地得以弘扬。目前,已创作诗歌10余首,文学作品30余篇,书画20余幅,文艺节目30余个,播发广播、电视新闻40多条。其次是收集整理了一批反映西峡屈原文化的经典诗文、楹联、民歌民谣等,以开展端午节活动为载体在全县中小学进行普及传承,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开展了经典诗文进教材活动,一批反映西峡屈原文化的经典作品被南阳市部分中小学在教学中使用,其中在屈原岗碑文基础上整理、注释、译文的《屈原岗序》,被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推荐为全省中小学阅读教材目录。第三是利用端午节大力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弘扬屈原文化。2011年端午节,联合南阳市教体局举办了“中国·南阳首届端午文化节暨龙舟赛”活动,开幕式上,南阳市第十三中学学生齐声诵读了屈原岗碑文;县委宣传部还在屈原岗组织了“迎端午颂屈原经典诗文朗读赛”大型活动,百余名学生诵读屈原岗碑文和屈原的代表作,宣传了西峡屈原文化,丰富了节日内涵。2024年1月23日晚,由知名剧作家、屈原后裔屈江北创作,西峡县峡口曲剧团排练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屈原岗》在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首场演出。曲剧《屈原岗》以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为题材,融合西峡屈原冈历史故事,截取历史断面,以屈原流放汉北地区(西峡)前后的故事为素材,通过“囚禁张仪”“扣马谏王”、创作《离骚》《国殇》等历史故事,描绘了屈原与佞臣之间的殊死搏斗,塑造了屈原忠贞爱国、忧国忧民、清廉高洁的伟大形象,填补70年来河南省戏剧创作上的一个空白。2024年1月24日,西峡县在仲景养生小镇重阳宫召开新编历史剧《屈原岗》座谈交流会。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持续紧抓《屈原岗》这个重大历史题材,深度挖掘,多形式宣传弘扬屈原文化,把屈原文化打造成西峡的金字招牌和文化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