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南阳市情 >南阳概况 > 正文

南阳概况

历史人文

历史人文

发布时间:2025-04-21 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4-21

【历史人物】南阳是盘古文化的源头、楚文化发源地和汉文化集中地之一,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春秋时期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为秦国的崛起奠定基础。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统一并称霸于中国东南地区。西汉法学家张释之执法公平公正,主张司法为民。东汉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发明制造世界最早的浑天仪、地动仪。联合国天文组织为纪念张衡在天文学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8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9092号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医圣张仲景撰写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并开启坐堂行医之先河。诸葛亮躬耕卧龙岗,刘备三顾草庐,谋定三分天下。南北朝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神灭论》、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时代意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以慷慨豪迈的气概和奇特的艺术手法,丰富拓展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南阳写下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世佳句。

【文物胜迹】南阳市是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是“丹阳之战”和“三顾茅庐”发生地,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汉文化的集中地之一。2023年,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古遗址有南召县杏花山、小空山旧石器时代猿人遗址,新石器时代八里岗遗址、黄山遗址,商周十里庙遗址、汉代冶铁遗址等,遍布南阳盆地。全市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及纪念地有70余处,著名的有西周申国贵族墓地、春秋下寺楚国贵族墓地、西汉张释之墓、东汉科学家张衡墓及医学家张仲景墓祠等。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0万多件,其中珍贵文物1.5万多件。藏品中以南阳独玉文物、春秋楚国贵族青铜礼器、两汉画像石及画像砖最为珍贵。汉画馆收藏汉代珍贵石刻2000余块。淅川县楚国王族墓群出土的云纹铜禁、王子午鼎、编钟、石排、箫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市区西部有秦国大夫百里奚故址。卧龙岗上有诸葛武侯祠。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衙署。社旗县山陕会馆是完整的清代建筑群。淅川县荆紫关保存有现今最为完好的明清古街。南召县丹霞寺、镇平县菩提寺、淅川县香严寺、方城县普严寺、石桥鄂城寺塔、唐河县泗州塔、邓州市福圣寺塔等均为名胜。

【革命遗址】南阳市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遗址229处。2023年,全市有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6家。主要遗址有:南阳市烈士陵园、南阳市解放广场和南阳市解放纪念碑、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唐河革命纪念馆、方城县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桐柏县英雄广场、社旗县中原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淅川县荆紫关革命纪念馆。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方城县杜凤瑞纪念馆、唐河革命纪念馆、南阳市烈士陵园、方城县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方城县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和淅川县荆紫关革命纪念馆为河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山遗址】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100米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东靠白河,西南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千米,距南阳市中心城区约12千米。黄山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晚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集加工、交流玉石器(玉石器制造基地+港口)为主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系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处于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为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提供关键材料。2020年11月25日,黄山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2020年全国5项重要考古发现之一。2022年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南阳古城】南阳古城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宣王时期。南阳城作为申伯国的都城所在地,距今有28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古城是闻名全国的大都会。两汉时期最为繁荣,西汉时期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最为鼎盛,与京城洛阳并列为全国两大中心城市,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涌现出以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明清时期为南阳府所在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南阳古城在清代同治年间形成以护城河、明清砖筑城墙为核心,以四关土筑寨墙及河流为辅助、有内外城构成的“梅花城”格局。该“梅花城”格局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独树一帜。南阳古城范围内有历史文化街区2条(民主街、解放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医圣祠、南阳府衙、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玄妙观、天妃庙、王府山、董作宾故居、杨廷宝故居、南阳府文庙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接官亭、中共南阳地委办公旧址、孙家楼、察院旧址、张嘉谋故居、宛城驿、古城墙遗址、玄妙观等)、不可移动文物点32处、历史建筑45处。此外还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也是文化根脉的活态流变。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盆地文明,东西南北中的文化交融,使其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南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覆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种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南阳市卷》,收录语言文字项目1127个,民间文学项目6571个,民间美术项目320个,民间音乐项目502个,民间舞蹈项目345个,传统戏曲项目490个,曲艺项目620个,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项目744个,传统手工技艺项目661个,民间习俗项目1910个,民间信仰项目338个,民间知识项目764个,传统医药项目2177个。2023年,南阳市形成完备的国家和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保护体系,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个、代表性传承人10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5个、代表性传承人59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19个、代表性传承人349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52个、代表性传承人1389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2023年,国务院公布了5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阳市的板头曲(南阳市)、宛梆(内乡县)、大调曲子(南阳市)、三弦书(南阳市)、镇平玉雕(镇平县)、方城石猴(方城县)、盘古神话(桐柏县)、西坪民歌(西峡县)、越调(邓州市)、皮影戏(桐柏县)、罗卷戏(邓州市)、烙画(南阳烙画)、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13个项目入选。

《南阳年鉴2024》

分享